【数字商务学院】我在我班,我爱我班

发布日期:2025-10-17    浏览次数:

大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(简称“团辅”)活动,核心目的是以团体为载体,助力学生实现个人心理成长与人际适应的双重提升,同时为班级、社团等集体构建信任协作的氛围,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的重要补充形式。

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,团辅为自我探索提供了安全的实践场。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成型的关键阶段,常面临角色转换、目标迷茫等困惑。在团辅的结构化活动中,通过“你拍拍,我拍拍”“口香糖”等经典环节让学生进入活动状态,初步接触、了解并体验团体辅导活动的力量,并做好心理准备,在活动中,坦诚开放,接纳自己,接纳同学们,希望收获什么,就付出什么。在游戏中打破男女生之间隔阂, 缩小男女生之间的距离感,增强活动气氛,进一步提高班级同学的积极性,让班级变成一个大家庭,使同学更快融入进去。

在人际互动层面,团辅打破了日常交往的表面化壁垒。大学环境中,学生虽身处集体,但宿舍矛盾、班级沟通不畅等问题普遍存在。团辅通过“信任背摔”“盲人方阵”等协作游戏,强制成员在任务中放下防备:“信任背摔”要求个体完全交付安全感,“盲人方阵”则需通过精准沟通完成共同目标。这些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倾听、换位思考与有效表达的重要性,进而将活动中的互动模式迁移到日常,改善与同学、室友的关系,建立更深层次的人际连接。

对集体建设而言,团辅是凝聚团队共识的有效途径。无论是新生班级的破冰融合,还是社团团队的协作升级,团辅都能通过共同任务激发集体归属感。在活动中,成员为达成同一目标分工合作,过程中的分歧与磨合会促使他们思考集体利益与个人角色的关系,逐渐形成“我们”的集体意识。这种在体验中自然建立的凝聚力,比单纯的纪律要求更具感染力,能让班级、社团从松散的个体集合,转变为有向心力、协作力的有机整体。

综上,团辅活动以“体验-反思-成长”为逻辑,既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需求,也着力于改善人际与集体环境,最终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。